app | 357B | 下载 |
|
过会的头一天 二维码
1
发表时间:2021-01-05 21:38 “明儿过会,你记得把柜子里的新褂子找出来穿上,就是上次咱们村会上我给你买的那件。”过会的头一天,邯郸老家的姥姥就叮嘱着姥爷。 过会,是冀南一带农村一项重要的民俗。几乎每个村每年都会过会,一般在周围十几个村里,按照固定的农历日子轮流。人多的村,一年能有个三四回,人少的也就一回。哪个村过会,哪个村里的人提前几天就开始准备,过会当天更是一大早就起来忙碌。 我八岁那年在姥姥家过十一假期,正赶上姥姥的村子过会。姥姥有好几个女儿,这一大早,女儿女婿带着孩子陆陆续续都来了,满满地挤了一屋子。临近晌午,姥姥听见小姨来了,叫上我一起去门口接。“呦,若若又长高了啊,更漂亮了。还记得我不?”“记得,记得。”我高兴地应着,帮姥姥接过小姨带来的礼物。 亲戚往来是过会的主要内容。姥姥家自然也是。逢到过会,不用怎样邀请,关系好的亲戚自然都会来,也就是我们说的赶会。过会招待亲戚,是不怕人多的。这次姥姥家里来了几十个人,拖家带口的,人人穿着新衣服,打扮得一个赛一个漂亮,比过年还热闹。好像有家平日里关系好的朋友有事来不了,就听大人们说起那人家里的事情。 耳边听着一些大人的话,心中念的却是我们孩子的游戏。我们凑成一堆儿,叫嚷着在院子里撒欢儿。大我几岁的表哥拿来了买玩具赠的又硬又圆的卡片,教我们小些的弟弟妹妹打卡片。小小卡片那时充满魔力,将我们几个小孩攒聚一起,叫声一片,笑声一片。 不一会儿,菜就做好了。见姨妈掀开锅盖,热气腾腾的一大锅。这是过会时通常做的大锅菜,常见的大白菜、冬瓜、海带、土豆、粉条之类的,配上猪肉,混在一起炖,最后铺上提前煎好的豆腐块和炸好的菜丸子。 屋里,酒席已经摆好,主菜配上几碟小凉菜,还有大人们喜欢的白酒。男人们先入了席,凑在一桌,开始划起了拳,什么五魁首啊、六六六啊,声音抑扬顿挫,还有的拖着长长的尾音。女人们大多一边忙着,一边聊着家常。 吃罢饭,男人们一个个酒劲上来了,有聚起来玩的,有找个屋子打呼噜的。女人们则收拾了碗筷,拉着我们孩子出门上街。 过会,是最好的商机。十里八乡的商贩,对过会的信息门清儿。哪个村要过会了,他们通常前一天晚上就在主街上用木板支起摊子。有的来不及支摊,就象征性地在地上摆几块砖头,算是占了地方,一般不会再有人抢去。也有的过会当天来,天不亮就到了。 这次姥姥的村子过会,加上姥姥家临街,且是村里的主要街道,门前可是被商贩早早过来占摊了。“大娘,明儿过会,我在您门前摆个摊,麻烦您帮着照看一下。”“行,放心吧。”姥姥跟我说:“外地人过来做生意,起早贪黑的,有时还会赶上下雨,也不容易,能帮一把就帮一把。”到吃午饭的时候,姥姥还盛上一碗菜,再加两个馒头,让我给他们送去呢。 饭后,我们小孩子随着大人出门逛街。一踏出院门,到处都是人,说摩肩接踵一点都不夸张。商贩不是挎着装钱的腰包,就是手里拿着用皮筋绑着的零钱,一条主街上的叫卖声此起彼伏。除了卖衣服的,小人书、小吃、小玩意儿最是吸引我们小孩子。我现在还记得有个男人肩膀上骑着个三四岁的小孩子,小孩子手里握着小汽车。 在人群中挤来挤去,最后,我们拿着买的玩具,进了姥姥家院门,小姨们也都收获满满。屋里的男人们酒也醒了,试穿刚买回来的新衣服。大家一起喝着茶,聊着天,日头就有点偏西了。于是,各自收拾东西,相互告别,相约着下一次过会见面。 天擦黑的时候,街上的摊陆陆续续收了。月色笼上村庄,姥姥家门口的摊主也走了,门前又打扫得干干净净的了。 一晃近十年过去了,不知姥姥的村子过会是否还如当年一般热闹。我想,也许街上的摊贩们会在摊位上摆上二维码收款了吧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