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pp | 357B | 下载 |
|
土味视频 二维码
94
发表时间:2020-09-04 10:23 随着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,一种直接、短小、搞笑而贴近生活的“土味视频”逐渐兴起。其创作背景多是农村、乡镇和一些小城市,内容多呈现各种奇葩见闻、搞笑段子以及小人物的喜怒哀乐、平凡生活。“土味视频”广受追捧,风靡网络的同时,也引起广泛的争议和质疑。 有人认为,“土味视频”过于低俗、浮夸,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;有人认为,“土味视频”是农村青年自我表达的方式,折射出他们展示自我的强烈欲望;也有人认为,“土味视频”是大众审美甚至是大众文化的倒退;还有人认为,大俗即大雅,高雅的文化都是由通俗的文化发展而来的,“土味文化”需要鼓励与引导。 对此,你怎么看?请写一篇文章加以阐述。要求:①自选角度,自拟标题,文体不限(诗歌除外);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;③不少于800字;④不得抄袭,不得套作。 “土味文化”应有更高追求 进入新年,一段时长3分钟的“乡村版迪迦奥特曼”短视频在中日两国社交媒体上“火”了起来。满屏“渣道具”和“五毛特效”,乍看起来相当刺目,却难掩创作团队诚意满满的付出,“百万演技”“童年泪目”“国产良心大作”“镜头运用超二流导演”……这些网友留言看似诙谐戏谑,不过却是欣赏远大于猎奇。 互联网时代,我们常常以社交网络上的声势大小、事件的流量热度来分辨文化的流行趋势,把握自身所处的位置。但事实上,网络衍生的亚文化、次文化纷繁复杂、丰富多彩,而在信息选择上的倾向性却使得我们对此知之甚少,看到不甚熟悉的文化类型和元素时往往报以抵触和嘲弄的态度。伴随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,集中展示于各类短视频网站的“土味文化”即是其中的典型例子。 “土味文化”最初兴起之时,多以贫乏、空虚、无聊等负面印象出现,城市人群对它的追捧也更多带着戏谑、猎奇。但若宽容一些,不难发现除去“山寨味浓厚”的摇摆舞蹈、喊麦DJ等自娱自乐,“土味文化”中也不乏真挚深刻的情感表达,不缺少乡镇青年对美好生活的讴歌和向往。当趣味低下、内容肤浅的感官刺激逐渐被淘汰,“土味文化”也开始走向成熟,并得到了更多的理解与尊重。 去年火爆的“华农兄弟”,以与竹鼠的“爱恨情仇”为起点,展示了清新有趣的农村日常,将大众视野拉回返璞归真的田园语境;而在“乡村版迪迦奥特曼”这样的视频里,我们更是能看到创作者的诚恳和用心,其对特摄文化精髓的把握程度,连国外的资深爱好者亦赞不绝口。这既是社会生产力不断提升,技术覆盖更加广泛带来的结果,也能从中得窥见乡村文化的高度繁盛,农村的文化活力正不断增强。 当“土味文化”的创作者们“动真格”的时候,他们已经和其他互联网文化的创作者站在了同一高度,甚至开始向世界展露真容。在他们的努力下,农村与城市的文化隔阂被一点点打破,绿水青山的深层次魅力也得以展现在世人面前。 当然,我们的期待中,这远非“土味文化”的终极形态。在实现跨圈层的文化传播之后,更应追求迈进更高的领域,去突破圈层限制,去促进不同文化领域间的深度融合。只要遵循文化发展的主流方向,扎根生活,把握核心价值,就一定能鼓动全民文化的风潮,“土味文化”就能获取更加旺盛、更加长久的生命力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