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pp
357B下载
设为首页 | 收藏本站
 
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灵笔作文
新闻详情

发言稿五部曲

 二维码 2
发表时间:2022-07-29 17:34




最忌讳的开头就是“没有开头”,东一句西一句,或者绕圈子,说得散漫,听来杂乱,云里雾里,不知方向。但不管什么类型的开头,都应当注入发言者的真情实感,让人感觉到温度,提起兴趣,愿意听下去。




2

奏好环环相扣的结构曲




如果说“开头”是发言稿这座大厦的厅堂,那么“结构”就是大厦的整体面貌了。采用什么样的结构,其实并无“定法”,非常考验写作者的构思能力和大局观念。




有的采取并列式,各部分没有明显主次之分,多用于总结经验做法、提出问题建议;有的采取总分式,先总述再分说,多用于领会文件讲话精神;有的采取对照式,用一部分内容衬托另一部分内容,多用于强调正确观点,批驳错误观点;有的采取递进式,内容抽丝剥茧、逐渐深入,多用于说明道理,进而引出有力的结论。




不管是什么结构,都应该使发言稿的内容环环相扣,形成一个整体,起到突出主题的目的,而不是各自为政、一盘散沙。




1955年10月,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六中全会上教导说:




要注意整篇文章、整篇说话的结构,开头、中间、尾巴要有一种关系,要有一种内部的联系,不要互相冲突……总之,一个合逻辑,一个合文法,一个较好的修辞,这三点请你们在写文章的时候注意。




3

奏好朗朗上口的表达曲




发言稿是需要直面听众的,这一点与书面交流有很大不同。“朗朗”形容声音清晰响亮,“朗朗上口”是说诵读诗文时声音响亮顺口,现在常用来指文辞通俗、便于口诵。这个成语很好地说明了发言稿应该具备的重要特点——读起来易懂、顺口。




这就需要我们一方面善于用些修辞,比如排比句式、长短句式、递进句式等;另一方面善于使用短句,不选择生僻拗口、晦涩难懂的词语,避免人为设置听觉上的障碍。




相传白居易每次完成一首诗作,都会读给一位目不识丁的老太太听,检查作品是否通俗易懂、便于传诵。再如《声律启蒙》开篇,活泼形象和音律之美跃然纸上,让每一位读者或听众都难以忘怀:




云对雨,雪对风,晚照对晴空。来鸿对去燕,宿鸟对鸣虫。三尺剑,六钧弓,岭北对江东。人间清暑殿,天上广寒宫。两岸晓烟杨柳绿,一园春雨杏花红。



4

奏好要言不烦的篇幅曲




发言稿宜短不宜长。机关年轻人面对的发言主题,多是介绍经验、谈心得体会等,篇幅过长往往费力不讨好。一般来说,超过六分钟的发言稿,就容易偏离中心思想,分散聚焦点,“撒得出去,收不回来”。结果是说者口干舌燥,听者昏昏沉沉,其效果会大打折扣。




做到言辞达意、要言不烦,我们要多向文章大家学习,比如毛泽东同志的名篇《为人民服务》《纪念白求恩》《愚公移山》等,虽然字数不多,但都是雄壮有力、激荡人心的文章。




习近平同志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,在《浙江日报》的《之江新语》专栏发表了232篇短论,篇幅都不长,但是蕴含哲理,充满了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,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、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、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的经典篇章。




5

奏好引发共鸣的结尾曲




“编筐编篓,重在收口。”古人把好的结尾称为“豹尾”,道出了结尾的要义,那就是有力、高扬。拥有一个好的结尾,会给整个发言增色许多。




比较常用的结尾可以是“总结强调式”,概括前文,突出结论,再次强化听众印象;可以是“希望号召式”,比较热切,具有鼓动性,调动听众情绪;可以是“鲜明表态式”,态度坚决,是非清楚,体现战斗力;可以是“自问自答式”,通过问答的形式设想不同情境,重申正确观点;还可以是“首尾呼应式”,对主题进行升华,增强感染力。


文章分类: 写作技巧
分享到:

2021101313423867.gif



广告
 
 
2021101313564374.gif
广告
 
 
2021101313564374.gif
 
 


 
 


 
 


 
 


广告
 
 

2021120321211975.gif