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pp | 357B | 下载 |
|
如何构思作文的开头? 二维码
1
发表时间:2023-01-25 18:37 技巧指导 同学们,大家好!开头是文章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,你平时写作,注意到文章的开头了吗?可能有的同学还不够重视。元代文学家乔梦符曾经用“凤头”形容文章的开头,意思是文章的开头,要像凤凰的头一样美丽动人。其实,我们曾经聊过,无论是平时写作,还是考试作文,我们都要有“读者意识”。你的作文,是否能吸引读者的目光,激发其兴趣,让他(她)认真仔细地读下去,开头是否出语不凡,就显得尤为重要。今天,我与大家分享的主题是:巧妙开头,激发兴趣。 那么,我们怎样给文章一个闪亮的开头,让读者耳目一新,给人以先声夺人之感呢?我们可以结合所学课文,寻求妙招。 一、设置悬念 悬念是作品艺术魅力的重要来源之一,悬念设置的方法是文学创作的重要手法。什么是悬念呢?所谓悬念,就是把文学作品后面将要表现的内容,先在前面作个提示或暗示,但又不马上解答,而是故意在读者心中留下个疑团,使读者产生“非看下去不可”的心理,从而增添文学作品的吸引力和艺术效果。 例如朱自清先生的《背影》开头:“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,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。”读了以后,我们不禁会思考:为什么作者和父亲离别竟有“二年余”之久?父亲的背影怎么会让作者难以忘怀?带着这些疑问,我们会产生浓厚兴趣,走进朱自清和父亲的情感世界,产生情感共鸣。 开头设置悬念,创设必要的氛围,有助于展开矛盾,推动情节的发展。但这种方法不能滥用,要力求合情合理,不要牵强、生硬,否则会失去悬念的作用。 二、创设情境 我们写作时,开头通过描写环境、抒发感情,来渲染气氛、创设情境,既为全文奠定意味深长的基调,又能营造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美。 例如汪曾祺先生的《昆明的雨》的开头,从友人宁坤要“我”创作一幅画,要体现昆明的特点写起,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。汪老画的是什么呢?竟然是倒置的仙人掌!还开出来花,旁边是几朵牛肝菌和青头菌,还有几行题字。 为什么汪老开头从一幅画起笔呢?可能是昆明的意绪缠住了汪曾祺。他无法抑制那种挥之不去的情愫,索性用文字为画意做注脚,说个痛快也罢。这就有了文。有了这样的姻缘,画与文互为映照,相映成趣。 你看,紧接着的一节,“我想念昆明的雨”一句独立成段,就此彰显他要荡开画面,摹写画笔所不能及的“昆明的雨”了。后面的文字就是作者用烙印在他生命记忆里的细节,开始不急不躁地给读者用富含情韵与画面的词句,讲述那只属于他的40年前的昆明记忆。 三、巧用修辞 同学们,修辞是语言运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。我们如果写文章开头,恰当运用修辞,可以使文章一开始就新颖生动,富有吸引力,让读者迅速对文章产生兴趣,引人入胜。 例如柳宗元的《小石潭记》的开头:“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,隔篁竹,闻水声,如鸣佩环,心乐之。”同学们可能害怕文言文,可仔细朗读这样的开头,你会觉得抑扬顿挫,朗朗上口,多么新鲜有趣!原来文章的题目是《至小丘西小石潭记》,作者先写从小丘西行“至”小石潭的经过,照应前篇。作者隔着竹林,听到水声,像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,于是“心乐之”。想循声而往,但被“篁竹”所隔,于是“伐竹取道,下见小潭,水尤清洌”。这几句,作者既点出小石潭的环境,又表达发现小石潭的喜悦心情。未见小潭,先闻水声;因闻水声,即觅小潭,行文曲折,摇曳生姿。 总之,同学们,我们写文章的开头,可以用设置悬念、创设情境、巧用修辞等方法,激发读者阅读兴趣,渐入佳境,余味无穷。当然,文章开头的方法多种多样,有时并不单一地使用一种方法,而是几种方法兼而有之。我们要从文章的整体构思出发,要从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出发,为文章量身定做最恰当的开头。如此,你的文章才能更有吸引力。 技巧运用与点评 |